初春时节,走进凉州区金山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,青砖黛瓦的崭新民居鳞次栉比,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到每家门口,医院、学校、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,老人们悠闲踱步,孩童们嬉笑玩耍,眼前的一切,宛如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,处处散发着生机与希望 。
金山镇地处祁连山南部山区,山大沟深,生态环境脆弱,水资源匮乏,农民多散居于山坡下,位置偏远,土坯房存量大,住房安全隐患突出,全镇35.4%的农户处于地质灾害威胁区、64.6%的农户处于生态敏感区。
民以居为安,民生居为先。近年来,金山镇紧紧把握避险搬迁政策机遇,坚持“整镇搬迁”工作总基调,锚定“五年任务三年完成”工作目标,秉持“一鼓作气让金山的老百姓全部搬下来”的工作作风,通过易地搬迁和避险搬迁,现已累计实施搬迁农户1407户4788人,2025年计划搬迁82户263人。
坚持规划引领 助力群众建好房子
住上好房子,是群众心底最质朴的愿望。
走进安置点村民吴建忠家,只见室内室外装潢一新,不仅安装有抽油烟机,卫生间也装上了抽水马桶。“借着党的好政策,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。”吴建忠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吴建忠是炭山村人,过去一家人住的是土坯房,下雨积水、冬天漏风,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盖上几间水泥砖房,有个像样的家。“现在通过政府避险搬迁政策,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,冬天有暖气,出门水泥路,村里还配备了健身广场,各种设施都很齐全。”说起新房的好处,吴建忠喜不自胜。
金山镇立足区域特点,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,统筹兼顾生态、发展、绿色与安全元素,广泛征集搬迁群众对于“方便生活、便于生产”的意见,选定靠近镇区、靠近园区且利用国有未利用荒滩地的区域新建安置区。
“怎么修”让群众主导, “如何建”让群众参与。金山镇充分吸纳镇村干部、村民代表建议,进行组团规划,因地制宜建设,成立由包村领导、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构成的“三位一体”质量监督小组,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与民俗风情,保证新建安置点色彩风貌和谐统一。如今,随着一幢幢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,搬迁群众迎来了幸福和希望,开启了崭新的生活篇章 。
聚焦富民增收 让群众搬出好日子
搬迁是手段,致富才是目标。对于搬迁群众而言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收入的稳定增长与生活的富足安康。
金山镇紧紧抓住产业就业两个关键“牛鼻子”,依托凉州区系列产业奖补政策,精准发力、持续用力,全力做好搬迁工作后半篇文章,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通过土地流转,盘活村级资产资源,打破传统种植思路,科学发展多季种植的无公害果蔬,推动资源资产向经济效益转变,有效提升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累计建成10700亩高标准农田,并配套建设35万方抗旱应急水池、1.5万立方米蓄水池和2000立方米蓄水池各1个,成功破解了长期困扰金山农业灌溉“卡脖子”难题,高效滴灌技术的应用,让群众见证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。
提升主导产业,打造增收引擎。金山镇坚持产业发展与搬迁安置同步规划、同步推进,在家门口打造特色产业集群。一方面,建成3处日光温室产业园,新建拱形温室207座,并对54座闲置日光温室进行改造,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。如今,园区内茄王、西瓜、西红柿等优质农产品层出不穷,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“摇钱树”。另一方面,按照人畜分离原则,建设“大规模,小群体”养殖暖棚445座,助力群众扩大养殖规模,实现持续增收900万元,养殖产业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的又一得力助手。
金山镇还积极探索创新“园区 企业 搬迁户”就业帮扶新模式,综合运用“六个一批”措施,多管齐下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。累计吸纳450人就地务工、150人在园区就业,输转劳动力920人,开发公益性岗位46个,确保搬迁农户至少有1名主劳力实现就近就业,真正做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。通过技能培训、自主创业扶持等举措,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,让群众凭借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,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坚持党建引领 让群众迁进幸福里
在推动搬迁工作的进程中,金山镇始终将促进搬迁群众在身份、感情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入作为核心追求,全力以赴打造温馨、和谐、幸福的新家园。
金山镇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、日间照料中心、养老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功能作用,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效能,为搬迁群众营造稳定、有序、和谐的生活环境。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,广泛开展村民说事、民情恳谈、百姓议事等多样化协商活动,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让社区事务由大家共同商议决策,增强群众的“归属感”。
坚持传承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“浦江经验”,通过在安置点建设法治广场、设立综治中心、组建普法工作队等举措,全方位开展平安金山创建活动。集中开展搬迁农户“评星定级”等竞选活动,积极举办“民间文艺大赛”“冬季村晚”“搬迁文学作品”等形式丰富的群众性文明创建、文体娱乐以及支部共建联创等活动,增进搬迁群众与当地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,使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生活,切实将安置区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的“新高地”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“新载体”以及乡村振兴的“新地标”。
新家新环境,宜居又宜业。金山镇的移民群众搭乘着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幸福“列车”,“搬”来了好日子,“迁”进了幸福里,开启了新生活。(记者张婷)
网站简介
凯发娱乐的版权说明
广告业务
联系凯发k8娱乐官网地址